为持续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检验我校“课程思政”项目的育人效果,做好项目的总结和推广工作,9月25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A307组织召开了2019年“课程思政”校级教学改革课题结项答辩工作。此次申报结项教改项目共计8个,涉及到体育史、武术、排球等多门课程。陈晔、张五平和顾春先三位教授担任评委.
教改课题结项评审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。按照既定要求,项目负责人分别进行了8-10分钟的陈述,简要汇报了项目设定的预期目标和实际研究进展情况,并围绕项目的创新点、实际效果、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进行汇报。与一般教改课题不同,“思政课程”教改需要各课程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,并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目的,对于各项目负责人都是一个全新挑战。因此,专家们对各项目积极发掘思政元素并取得大量前期成果给予了肯定,如排球课程有机结合了“女排精神”这一思政主题元素,体育史课程从“东亚病夫”到“奥运强国”的发展角度赋予了体育更高层次的思政内涵,武术课程将武德教育融入日常课堂,都获得了专家的充分肯定。
但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,他们还一一指出了项目研究存在的问题。概括起来,此次参评教改课题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:1)融合思政元素深度有待挖掘。部分课题尚停留在个别知识点的挖掘,未能找到某一思政主题元素贯穿始终,对该课程该发挥的育人作用把握不够;2)尚未构建持续育人机制。大多课题项目都充分展示了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改革中的前期成果,但缺少对后期周期性、持续性教书育人的思考;3)个别课题特点不够突出。未能抓住自身课程的特点,难以区别于其他课程。三位专家还结合“刘翔夺冠”的典型案例以及“老人倒地扶不扶”等热点问题,就如何进一步拓展深化课题研究给予了指导。最终,专家一致同意,6个项目获得答辩通过,2个项目将根据评委提出的意见作进一步修改。
本次“课程思政”教学改革结项答辩,既检验了立项课题既定任务的完成情况,也有利于各课程教师回归“教书育人”的教学本质。下一步,马院还将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、各院系进一步配合,为我校申报省级“课程思政”示范专业、教学团队、课程等工作的圆满完成而努力。
供稿单位:马克思主义学院
审核人:陈晔
通讯员:崔秀然